氯氮平(Clozapine)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由于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如粒细胞缺乏症),使用氯氮平时需要严格的监测和管理。以下是一个关于氯氮平服药的案例,仅供参考:
患者,男性,35岁,诊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史10年。患者曾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但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经精神科医生评估,决定尝试使用氯氮平治疗。
治疗过程:第1周,患者初始服用12.5 mg,出现轻度嗜睡和口干,无其他明显不适。血常规结果正常,白细胞计数在安全范围内;第2-4周,剂量逐步增加至200 mg/天,分两次服用(早100 mg,晚100 mg)。患者幻觉和妄想症状有所减轻,但仍存在社交退缩和情感淡漠。血常规监测持续正常,未发现粒细胞缺乏症迹象;第6-8周,剂量调整至300 mg/天,分三次服用(早100 mg,午100 mg,晚100 mg)。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幻觉和妄想基本消失,社交功能有所恢复。监测发现患者体重增加2 kg,血糖和血脂水平正常;长期维持,患者维持在300 mg/天的剂量,症状稳定。血常规监测改为每2周一次,持续监测粒细胞计数。
氯氮平作为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其疗效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过低浓度无法发挥治疗作用,过高浓度则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这种特性使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影响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因素众多。吸烟、咖啡因摄入、合并用药等都可能改变氯氮平的代谢速度。例如,吸烟者往往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治疗浓度,因为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会诱导肝药酶活性,加速氯氮平代谢。这些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使得个体化用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定期监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浓度异常,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监测结果也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这种精准医疗模式显著提高了氯氮平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是现代精神科治疗的重要进步。它不仅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理念,也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驻马店市第二人民院药学部 曹世显)
“成功救回来了!”7月14日下午5时许,刚抵达西藏昌都洛隆县不到24小时的福建泉州援藏医生张聪林,还在与高原反应作抗争,就进行了一场急诊救治:一名被砸伤的当地患者伤势危重,进入休克前期。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过去,受自然条件等限制,洛隆县救治创伤重症病例的能力有限。许多危重症病例往往刚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张煜锌68岁的涂大伯,自认为有点中医天分,自学了一些中医药知识,平时用来养生保健。这阵子因为便秘,用尽平生所学,苦心“钻研”出了一个通便方,结果喝下汤药不到半小时,就全身红肿,差点没命!来源:医院供图自制中药有剧毒涂大伯被紧急送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时,眼皮肿得像水袋,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传染病,人和动物都可能得。从2022年5月开始,猴痘病毒IIb分支悄然将“魔爪”伸出了非洲,并蔓延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此次疫情波及的大部分国家地区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猴痘流行史,因此猴痘病毒引发全世界的
自2025年起,所有参与集采的药品必须具备药品追溯码,做到“带码采购”,实行“带码结算”。药品追溯码就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详
近日,一则由深圳医疗科技企业发布的临床脑机博士后研究员招聘公告引发关注,该职位聚焦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运动康复与语音重建领域的应用,标志着深圳在神经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前沿探索迈入新阶段。作为创新之都,深圳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五年重点布局的颠覆性技术领域之一,推动产学研结合与产业化进程,为国家科技
6月28日上午,由贵州省抗癫痫协会、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电生理分会主办,仁怀市人民医院承办的“6.28癫痫关爱日”大型学术讲座、健康宣教及义诊活动在仁怀市人民医院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贵州省内癫痫领域的顶尖专家,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癫痫防治知识,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活动开幕式
随着体检普及和超声技术提升,越来越多人在检查中发现甲状腺结节。虽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但很多人还是希望解决它,热敷、刮痧、喝蒲公英茶等“散结”方法在网络上流传。应如何正确面对甲状腺结节?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徐琰给出了解答。徐琰说,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能
记者:蔡璐通讯员:宁亚飞 方婷我要拍个视频,告诉老姐妹们,有高科技在,手术不可怕!”83岁的李奶奶5年前查出心脏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因惧怕开胸手术一直保守治疗。今年6月,命悬一线的她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求助。该院专家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