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半月谈丨激励担当作为!这里1000余名干部“能者上、庸者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8:31:00    

半月谈记者 恩浩

干部队伍的精气神,直接决定地方各项事业发展的广度、深度与成色。如何以切实有效的政策激发干部的干劲、给予干部成长的力量?经济总量时隔5年重回全国中游序列,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内蒙古自治区给出的这份发展答卷,字里行间透露出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气象。

“猛将”“闯将”是怎么干的?

自2022年起,内蒙古精准施策,制定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2条措施。这些举措持续营造“凭发展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的浓厚氛围,为干部队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时间,“猛将”冲锋在前,“闯将”开拓创新,“干将”真抓实干,汇聚成推动内蒙古发展的磅礴力量。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乡镇干部在制作“村闻联播” 贝赫 摄

2021年,刘冲霄担任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简称阿右旗)委书记。阿右旗地处大漠戈壁腹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经济增速长期在全区靠后。经过深入调研,他提出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打造驼奶产业集散中心、天然碱生产加工销售中心、沙漠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路径。

在推进全旗首个投资超百亿元的博源天然碱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期间,刘冲霄和同事们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成功争取到宝贵的黄河用水指标和能耗指标,破解了天然碱资源开发的困局。奋起直追的阿右旗实现了华丽转身:2022年上半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2亿元。刘冲霄也收获了组织和群众认可。2022年9月,他被评选为“担当作为好干部”,2023年被提任为阿拉善盟副盟长。

作为全国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永斌以“世界肉羊看中国,中国肉羊看内蒙古”为目标,多年来聚焦国家羊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持续攻坚克难,以一系列科研实绩推动了内蒙古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担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期间,他紧盯经费、就业、人才等学校建设难题,协调落实了1.5亿元的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经费,牵头深入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将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提高了7.31个百分点,还牵头修订完善了学校“骏马计划”等系列人才引进制度,大大强化了学校的师资力量。被评选为2023年“担当作为好干部”后,2024年12月,刘永斌被提任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履新后,刘永斌马不停蹄,着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突破:加速推进学科群建设,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启动建设旱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面支持草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畜牧学等优势特色学科争创国家一流学科,推动学校与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刘永斌坚定地说:“担当作为没有休止符,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

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2021年,李英来到乌兰察布市丰镇市担任市长。彼时,当地铁合金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亟待摘掉“傻大黑”的帽子。

“铁合金产业虽是公认的高耗能产业,但也是全市的支柱产业,简单退出不是破局之道,任由其粗放发展更不是题中之义。”李英带领干部群众动真碰硬,2021至2022年,丰镇市共拆除2.5万吨以下矿热炉21台。

凭借敢啃硬骨头的工作作风,李英获评自治区2024年“担当作为好干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一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22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立足发展大局,及时发现并大力使用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在重大任务最前沿、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提拔使用970余名干部。

与此同时,内蒙古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不作为干部动真碰硬,“干不好就下”逐渐成为常态。内蒙古西部一位区长,因工作推进不力,被下行调整到一个市直部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一位干部感叹:“真是没想到,主官干不好竟也能下去。”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内蒙古细化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2022至2024年,全区对760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进行调整,“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愈发鲜明。

以“干成事”彰显担当作为

担当作为,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其最终目标是“干成事”。这就要求干部既要主动想干事,又要具备能干事的本领。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务服务中心 李志鹏 摄

在水利事业领域深耕20多年的徐宏伟是一名专家型干部,获评2022年“担当作为好干部”,并提任为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主任。

河套灌区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供水、排水、泄水等多任务协同调度难度大。要想使灌区具备强大的水量调度能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但一系列技术难题,让人望而生畏。

“当时我既不承担相应科研计划任务,也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挂念着灌区发展长期受困于这些技术瓶颈,徐宏伟扛起了信息化技术研发的攻坚任务,他将运行维护技术团队打造成研发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河套灌区拥有了“智慧大脑”,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走在了全国水利行业前列。

“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是我一直以来的工作追求。”在获评2024年“担当作为好干部”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白静看来,司法工作者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司法,而要积极探索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最优解决方案。

在承办一件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件时,白静遇到了一个棘手难题。涉案污染企业是市里的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一旦提起诉讼,将对企业股价和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她多次深入调查,发现企业本身具备整改能力,便在启动公益诉讼相关程序的同时,向企业负责人全面释明污染环境的法律及政策规定,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

整改方案经环保专家论证可行后,问题最终以法律磋商和解的形式得到解决,污染整改也落到了实处。“虽然当了一次被告,但检察官办案时心里始终装着企业生存、职工就业,让我深受感动。”该企业负责人说。

为干部干事创造更多条件

要让干部专心干事,除了干部自身努力外,还需外部条件的促成与推动。近年来,内蒙古打出“组合拳”,想方设法为干部排忧解难、松绑减负,让干部队伍能够心无旁骛地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办实事、办要事上来。

容错纠错,助力干部担当作为。针对各级干部在闯和试中担心受瑕疵牵累的担忧,内蒙古提出容错纠错8条意见,并细化情形界定,列出正负面清单,尽力防止问责泛化、加码。包头市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曾因工作激进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在近几年的征拆工作中,他积极“将功补过”,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多个重大项目的前期建设,最终获评“担当作为好干部”。

同时,内蒙古组织部门千方百计为干部撑腰鼓劲,通过为干部澄清正名、重新起用表现突出干部的举措,有效保护了干部。内蒙古东部某乡,一人员在旗纪检监察机关已多次给出明确答复意见的情况下,仍持续不断诬告一位干部的相同问题,给该干部及当地干部担当作为造成困扰。旗纪委监委联合其他部门,依法依规对诬告者实行惩治。事后,该乡再未发生诬告、陷害等不实举报行为。

加大关心关爱干部力度,解除后顾之忧。2023年,内蒙古制定关心关爱苏木乡镇干部12条措施,大幅提高苏木乡镇干部待遇。苏木乡镇公务员每月人均增长工资870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月平均提高920元。“不仅待遇提升,职级评定也向苏木乡镇倾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公务员一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整治压向基层的“文山会海”,给干部松绑减负。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自治区本级议事协调机构精简一半以上,开到旗县的会议减少48.4%,基层报表减少近80%,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比原来减少一半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大大解放了基层干部的手脚。

“做官先做事、提职看担当”已成为内蒙古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兆刚表示,全区将持续完善干部激励保护机制,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编辑:范钟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