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教育的温度在人不在器”,这场教研活动找到AI成为育人载体的可行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1:28:00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韩富军 杨国涛

4月3日,武汉市教科院“红色教研进班组”活动在武汉市七一中学展开创新探索。该校杨雯倩老师展示的《多彩地铁·驶向春天》示范课,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德育课堂,为现场老师们呈现了一场“知识习得”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

示范课的“描绘春天”环节,一场人机创意对决引发深度教学思辨。当学生接到为地铁12号线设计主色调的任务时,AI工具DeepSeek迅速生成“春樱粉”“江湖蓝”等配色方案,而孩子们的作品却让课堂绽放出意料之外的惊喜。

学生“亚洲金”的设计更有“江城味儿”:“12号线是武汉的金环,原因不仅是因为12号线是全亚洲最大的环线,它穿过了百步亭居民区、白沙洲居民区、南湖居民区、青山居民区、国博中心等一系列地点,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在这些居民区出行;其次亚洲金是一个国际化的名字,12号线经过国博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出口和平台,通过国际博览会,我们可以促进武汉乃至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落实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相比于AI程序化的取色方案,原来我们的孩子们比机器更有创意,更有温度,更有个性化,更有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江城人的江城味儿。”杨雯倩老师说,本节课中,人工智能是照亮学生思维的一束光,但真正温暖课堂点亮课堂的,是孩子们富有创意的设计,通过自主对比,学生渐渐从“被动接受结论”转向“主动批判思考”,强化“辩证看待技术”的伦理意识。

“技术终将迭代,但教育者的使命永恒——培养会思考、有担当、有温度的人。因此,我们运用人工智能而不依赖人工智能,带着批判的思维去看待事物,才能实现技术理性与教育温度的双向奔赴。”杨雯倩老师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红色教研进班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旨在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努力构建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活动现场,武汉市教科院与七一中学现场举行了党建、教研共同体签约仪式,七一中学校长向武汉市教研室专家颁发“党员先锋教研项目导师”聘书。这也意味着,学校将在武汉市教科院专家团队的持续指导下,切实推动办学品质、师资水平、学生发展等维度的全面提升,共绘“党建强、教研实、质量优”的教育新图景。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