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首期吴静山书画艺术座谈会在大良静山画苑举行。吴静山先生的学生、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其书画艺术特色、求学经历、作品收藏价值及市场前景等展开深入研讨。期间,与会嘉宾细赏馆内展出的吴静山精品力作,兴致盎然地交流画中笔墨韵味、构图布局与立意渊源,谈及动情处,众人皆感慨万千。
1943年生于广东顺德的吴静山,自幼浸润丹青。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后,得潘天寿、陆俨少亲授,其花鸟画因而尽显潘天寿的老辣笔意,山水中的流水烟云亦深烙陆俨少的艺术印记。观其山水画,笔墨技法既扎根传统、功底扎实,又丰富多变、独具一格。座谈会中提及,从浙江美院返粤后,吴静山获容庚先生赏识,得以临摹其珍藏的历代名家名迹,甚至包括秘不示人的戴进《江山一览》长卷。容庚先生曾盛赞其“诗书画融会贯通,前途无量”,足见对其才情的认可。
会上,吴静山的学生回忆,其非常强调“临古习今”的重要性——既要研习古人法度,又要汲取今人之精妙,方能成就艺术大道。
收藏家们则评价,吴静山的笔墨兼具大胆雄强与恣意洒脱之态,巧妙融合潘天寿的线条、张大千的用墨、石鲁的笔法与黄宾虹的点染,构图千变万化,墨色淋漓生动,令人深深折服。他们提到,吴静山天赋卓绝且勤勉异常,晚年仍保持“清晨即起练书法”的习惯,这与早年浙江美院以书法为核心的教学要求密不可分,而笔墨功底的深厚积累,也滋养了其画作的独特意境。这位将赤诚融入笔墨的艺术家,终以83载生命完成了对传统艺术的深情朝圣。
吴静山始终坚信“不知传统,何来创新?”他将北派的雄奇与南宗的秀润熔于一炉,为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足迹遍布长江三峡、川藏高原、太行山脉,以“心领神会”之法将万里河山化为胸中丘壑。生活中的他率真而富有童趣,疏于世俗应酬,始终坚守初心,专注于将所思所感凝练于笔墨,描绘出别具一格的写意人生。
他的山水画中,既有繁复笔墨的重重点染,亦有简练古拙的线条勾勒,勾点皴擦随心调遣,墨落纸上而“五彩”自生,得心应手间,既显雄奇苍劲,又含秀雅逸韵。吴静山以赤诚待人,亦以赤诚作画,观其作品,便能深切感受到他对祖国与生活的无限热爱。
静山画苑主理人杨东晓表示,画苑自2025年6月23日揭牌以来,已线上线下举办多场以吴静山书画艺术为主题的活动。未来,座谈会、研讨会、“静夜话静山”等活动将常态化开展,旨在向大众传递中国山水画美学的本真追求。同时,也诚邀广大市民走进静山画苑,探寻吴静山的书画艺术世界,共同感受他穷尽一生所追求的艺术情怀。
人物简介与艺术年鉴
吴静山(1943年3月—2025年5月18日),广东顺德人。他潜心钻研传统艺术,遍临历代名迹,集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师法自然。
生前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以及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画院院部委员。
• 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
• 1979—1980年,应文化部邀请,与陆俨少、黄胄一同在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从事山水与花鸟画创作。
• 1985—2009年,先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台湾及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美国、南非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
• 1985年,香港集古斋主办“吴静山书画作品展”,并出版《吴静山书画集》。
• 1994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大型画册《吴静山书画集》。
• 2007年,中央文史馆在中国美术馆主办“吴静山书画作品展”,并出版《吴静山书画集》。
• 2011年,集古斋在香港主办“吴静山书画作品展”,并出版《吴静山书画集》。
• 2013年,广东美术馆举办“一默如雷·吴静山书画作品展”。
• 2018年,乐从罗浮宫举办“美好家园·吴静山书画作品展”。
• 2024年,顺德艺之堂举办“仅此一回·吴静山国画精品展”。
• 2025年,顺德艺之堂举办“小中现大·吴静山国画小品展”。
文图/顺德融媒记者何冠洪
7月10日下午,首期吴静山书画艺术座谈会在大良静山画苑举行。吴静山先生的学生、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其书画艺术特色、求学经历、作品收藏价值及市场前景等展开深入研讨。期间,与会嘉宾细赏馆内展出的吴静山精品力作,兴致盎然地交流画中笔墨韵味、构图布局与立意渊源,谈及动情处,众人皆感慨万千。194
今天(7月6日)起,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降雨,并且在台风“丹娜丝”的影响下,东南沿海等地的降雨也会增多。但整体来看对气温的影响将较为有限,短期内中东部仍将热意十足,公众需持续注意防暑降温。“丹娜丝”将持续影响东南沿海四川盆地或再现强降雨今天起,新一轮降雨将从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陆续向东铺展,
夜幕降临,神木老城的戏台前人头攒动。一盏汽灯摇曳着,照亮了舞台。配乐师手中的四弦琴轻轻一抖,演员随即甩开红绸扇,亮嗓的刹那,高亢的唱腔裹着黄土气息的风扑面而来。在这一方不过20平方米的土台子上,二人台已上演了百年,讲述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听过的人常说,二人台的台词比脱口秀更“野”,是生活的艺术写照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丽娜 王磊)乌鲁木齐的夏天什么样?“洛宾艺术季”将以音乐为纽带,邀请五湖四海的宾朋走进景区、步入街头、进入商场、深入街区,共同探寻这座城市的魅力。 6月28日晚,“live哪有来乌好——烟火生活季”首场活动在大巴扎步行街火热上演,宣告乌鲁木齐“洛宾艺术季”正式启动,
千年丝路,驼铃悠悠,串联起东西方文明的对话。敦煌璀璨,石窟瑰宝,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华戎共彰,千年画卷,文明在此激荡生辉。从中国考古学界泰斗级学者、北大教授宿白构建学科体系,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校友樊锦诗守护敦煌,文明传承需“沉潜之心”,文化自信在“终一生之事”。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6月13日傍晚,龙悦府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黎城县人民图书馆主办、县音乐家协会承办的消夏晚会在此精彩上演,为黎城县居民送上一场浸润心灵的夏日文化体验,用艺术烟火点亮城市夏夜。随着铜管乐合奏《歌唱祖国》激昂旋律响起,晚会正式启幕。雄浑管乐交织成红色乐章,瞬间点燃现场氛围。紧接着,女声独唱《父老相亲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本版推出“回眸‘十四五’”系列报道,聚焦“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区域协调、民生改善五大核心领域,分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区域协调、高水平开放、乡村振兴五个篇章,盘点
塬上人家1 油画 100cm×130cm 作者:奥日格勒 指导教师:王耀中牧韵 作者: 乌日古嘎 指导教师: 候也 壁画350cm×120cm近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内蒙古美术馆承办的《溯源·创生——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