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糖尿病如同一个甩不掉的 “魔咒”,一旦患上,似乎就意味着要与药物终身相伴。然而,一个发生在 45 岁王先生身上的真实故事,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认知,为无数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去年 8 月,45 岁的王先生毫无征兆地出现了异常症状。他时常感到口干舌燥,喝再多的水也无法缓解,与此同时,体重如同坐滑梯般急剧下降,从 180 多斤迅速降至 160 多斤。察觉到异样的妻子,赶忙催促王先生前往医院检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王先生的血糖值严重超标,被确诊为 2 型糖尿病。彼时,他的糖化血红蛋白高达 9.8%,空腹血糖也达到了 13.8mmol/L,情况十分危急。医生建议王先生立即住院,并为他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胰岛功能。一周后,王先生顺利出院,但糖尿病依然像一片沉重的乌云,笼罩在他的生活之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年后复查时,王先生在停药的状态下,空腹血糖降至 5.6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也维持在 7.8mmol/L。经医生判定,王先生成功实现了糖尿病的 “逆转”。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让王先生和家人欣喜若狂,也让整个医疗健康领域为之震动。那么,王先生究竟凭借什么实现了这一堪称奇迹的逆转呢?
患病之前,王先生由于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参加各种应酬,喝酒、吃外卖、吃烧烤喝啤酒成了他生活的常态。然而,确诊糖尿病后,王先生果断改变了饮食习惯。他开始自己带饭,饮食变得清淡健康,烹饪方式多采用蒸、水煮和生吃。每顿饭,他都会多吃青菜,适量搭配鸡蛋、瘦肉补充蛋白质,还将部分米饭换成了杂粮饭。此外,王先生还摸索出了一个控糖小窍门:吃饭前先喝点水,接着吃蔬菜,最后再吃主食,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主食的摄入量,既能稳定血糖,又能保证营养均衡。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王先生来说,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确诊后,他坚持每天晨跑 40 分钟。跑步不仅帮助他消耗了多余的能量,增加了肌肉质量,更让他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每天清晨,王先生奔跑在街道上,不仅跑出了健康,也跑出了对生活的信心。
王先生身高一米七,患病前体重高达 160 多斤,BMI 值达到 27.7,属于超重范围。意识到体重与血糖之间的紧密联系后,王先生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坚持运动,成功将体重降至 65 公斤,进入了正常体重范围。随着体重的下降,他的血糖也逐渐稳定下来。
在治疗过程中,王先生始终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口服降糖药,定期检测血糖变化,并按时前往医院复查。正是这种对治疗的高度配合,让他的血糖逐步稳定,为糖尿病的 “逆转”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先生的成功并非偶然,事实上,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实现 “逆转”,这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统计数据表明,病程在五年内或新诊断出来的糖尿病患者,逆转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会对胰岛细胞造成损害,病程越长,胰岛细胞恢复的难度就越大。
对于超重或腹型肥胖的糖友而言,如果能通过减脂增肌,使体重减轻 10% 左右,那么逆转糖尿病的几率将会大幅提高。
若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胰岛素抗体,那么 2 型糖尿病很难得到逆转。
胰岛分泌的 C 肽在人体内停留时间较长,C 肽水平高意味着胰岛功能尚未出现严重损伤,这类患者实现糖尿病 “逆转” 的可能性较大。
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三个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腹血糖反映的是人体在未进食状态下对基础血糖的控制能力,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重要决定因素。研究数据显示,空腹血糖每降低 1mmol/L,总体卒中风险、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会降低 21%、23% 和 19%。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标准一般在 4.4 - 6.1mmol/L,若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mmol/L,同时伴有 “三多一少” 症状,一般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反映的是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其数值受到食物种类、数量、运动、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正常并不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也正常。正常人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 7.8mmol/L,若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 11.1mmol/L,可能被诊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它反映的是人体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不仅是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也是衡量糖友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在 4%—6% 之间,不超过 6.3%。若糖化血红蛋白高于 6.5%,且合并有糖尿病症状,基本可确定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 7% 以内,若超过 7.5%,说明血糖控制较差,超过 9%,则意味着血糖控制十分不理想,可能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许多患者都面临着长期服药的困扰。但王先生的经历无疑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 部分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希望王先生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让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科学应对糖尿病。如果你对糖尿病防治有任何疑问,或者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探索健康的奥秘!
WTT美国大满贯2025将于7月3日至13日进行,WTT世界乒联于今天在其官方社交媒体上晒出了部分球员的比赛海报,中国选手孙颖莎对即将到来的美国大满贯进行了展望,她表示:“我期待在拉斯维加斯参加比赛时,感受现场观众的热情,体验在大型场馆比赛的氛围。”日前,根据WTT世界乒联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中国国
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张君慧)开学初期,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在播种的季节亲手种下了自己的蔬菜。如今,这些种植箱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撸起袖子开始采摘。有的同学将采摘的蔬菜带回家,和家长一起烹饪品尝。看着亲手种植的蔬菜变成一道道美
又到了荔枝大量上市的季节,饱满红润的外壳,凝脂如玉的果肉,让一些人难以拒绝。每年因为吃多了荔枝而进医院的事例并不少见。荔枝为什么会吃出“病”?怎么吃荔枝才安全?《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为你一一解答。哪些人容易得“荔枝病”荔枝本身对人体没有害处,所谓的“荔枝病”,是指过量食用荔枝后出现恶心、呕吐
在南都,在N视频,我们的记者、编辑、主播,以纸笔、以键盘、以镜头、以麦克风……报告事实,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厘清常识,也展现出属于他们各自的风采——主播说,我们的风采,他们的故事。 本期自述人:南都、N视频记者 武艺璇“艺璇,稿子好了没呢?”“老师,抱歉,昨天写到一半去拍龙舟视频、又去主持了一场活动
亲自体验下田插秧收割、品尝稻谷冰激凌、打卡稻田咖啡馆——在辽宁沈阳沈北新区,一粒清水大米,愣是从地里的庄稼摇身一变,成了集种植、加工、文旅观光、电影拍摄于一体的稻梦小镇。提起东北大米,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起五常大米,却鲜有人知道清水大米。事实上,早在2010年,清水大米就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近几年
中科院放大招!今晚,两只科技大白马突然传来吸收合并的消息,让人始料不及。中科曙光公告,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海光信息亦发布了类似的公告。两只股票皆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这两家公司都与人工智能方向的算力和芯片密切相关,且其有股东层面的从
近日,2025内分泌代谢疾病前沿进展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国内外专家共同围绕集成式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iCGM技术这一代表国际高标准和高精准度血糖监测技术与应用对糖尿病管理的长期获益进行了深入探讨。据统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4亿,居世界第一,预计2045将增加到1.74亿。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可导致失明
5月13日,和讯投顾李嘉乐分析,昨天收盘后利好兑现,港股大涨,但是今天大a只收获了一个高开,看来高开必卖的祖训还是不骗人的。今天盘前直播就提示大家要警惕指数持续大涨的可能性太低,因为现在是越来越临近3400一线,也是之前3月份的高点一带,外加上昨天利好落地,没有新的宏观层面加之指数很难有大涨行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