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专家从上海来了!"当女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郭阿姨时,阿姨的眼眶湿润了。因左侧听力丧失习惯沉默的郭阿姨,此刻仿佛听见了自己擂鼓般的心跳——过去六年辗转多地求医路,竟在家门口的三明市第一医院迎来转机。
六年求医路
终结于家乡手术台
时间倒回2019年,郭阿姨发现接电话时总要把手机换到右耳,菜市场嘈杂声中的讨价还价变得吃力。2023年冬天一次头晕让她栽倒在浴室,检查单上"听神经瘤"四个字成为全家噩梦。
"医生说肿瘤包裹脑干,建议去北京上海。"无数次,女儿翻着泛黄的车票存根掩面哭泣。
得知上海瑞金医院专家将定期来三明开展手术,希望之火苗开始升腾。
手术室里的“双城记”
显微镜下的技术传承
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卞留贯教授手术中(右一)
手术当天,手术间化身"神经战场"。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卞留贯教授站在主刀位,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黄生炫担任一助,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打响。
卞主任使用吸引器,配合双极电凝器、显微弹簧剪刀在血管神经丛中熟练的穿行,从不同的角度将肿瘤组织与正常的血管神经分离。“这里是小脑前下动脉、后组颅神经、三叉神经……”卞主任边手术边讲解解剖结构及操作要点。
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卞留贯教授手术中(左一)
在分离到肿瘤腹前侧时,神经电生理监测到面神经,卞主任使用高超的显微操作技术成功将被压迫成薄片的面神经与肿瘤组织分离,而后打开内听道后壁,将内听道内的肿瘤一并切除。面神经全程得以完整保留。
“刀尖芭蕾”舞出生命奇迹
不到4小时,直径4.3厘米的肿瘤被完整摘除。术中出血量仅200ml。更令人惊喜的是,术后CT显示脑干压迫完全解除。
"这不是简单的医疗帮扶,而是手把手的技术平移。"在黄生炫的手术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下听神经瘤切除手术的要点,患者的体位摆放、乙状窦后入路切口设计,横窦、乙状窦的保护,释放脑脊液,注意膜性结构保留以保护正常血管神经分离肿瘤等。
术后24小时,医生用音叉在郭阿姨右耳划出悦耳震颤。"这是布谷鸟,这是山泉响……"窗外的春花随风卷入病房,病房响起久违的欢笑声。
沙溪河的水声潺潺,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双城故事。在这里,越来越多的"郭阿姨"不需要远赴他乡,就能触摸到国内顶尖医疗的温度。
来源:三明市第一医院
4月17日,2025高质量发展看闵行暨“解码街镇”大型系列调研行在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启动。启动仪式上,首次发布闵行区重点产业区镇协同产业地图。该地图以“特色化定位、差异化竞争、集群化发展”为导向,明确各区域主导产业与细分赛道,形成“一镇一链、一园一策”的协同发展体系,推动资源高效配置与产业链深度联动,
血管作为人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运输通道,一旦发生拥堵或破裂,将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与手术室、感染科、东区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通力合作,采用巧留二次手术空间和创新性血管重建技术的方式,成功为一名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重筑“生命线”。这不仅是烟台毓璜顶医院多学科综合诊治能力
"妈,专家从上海来了!"当女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郭阿姨时,阿姨的眼眶湿润了。因左侧听力丧失习惯沉默的郭阿姨,此刻仿佛听见了自己擂鼓般的心跳——过去六年辗转多地求医路,竟在家门口的三明市第一医院迎来转机。六年求医路终结于家乡手术台时间倒回2019年,郭阿姨发现接电话时总要把手机换到右耳,菜市场嘈杂声中的
记者:严冰 王冉通讯员:吕惠 宋蒙4月16日上午,在第十一届杭州瓣膜大会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心内科宋丹主任、心外科华正东主任带领心脏瓣膜团队,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成功演示了一台高难度经股动脉入路的TAVR手术,全景展现了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团队的卓越实力、娴熟的技法、精密的配合,赢得了
人民网开罗4月15日电 (记者沈小晓)第十七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以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精神,书写着中厄医疗合作的新篇章。医疗队普外科专家组董良鹏、赵智力和冯超杰带领团队,在进驻受援国11个月之际,成功帮助当地医院开展100例腹腔镜微创手术,并培养1名能独立操作的厄方医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
据“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14日,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走访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泰海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健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国泰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李俊杰,国泰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吴红伟,国泰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韩建新,国
美国西北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的临时心脏起搏器比一粒米还小,可通过微创手术植入体内,特别适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新生儿。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临时起搏器对术后及其他情况下出现短暂心动过缓(心率偏低)的患者非常重要。传统的临时起搏器需要通过侵入性手术,有很大
□蒋德禹(中南民族大学)近日,“北大研究生成为食堂阿姨”的旧闻因当事人黄女士确认离职而再度登上热搜。2022年,黄女士毕业后从基层岗位做起,成为学校食堂的管培生,开设了健康餐窗口,推动“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理念。这一选择在当时引发热议,“大材小用”“学历浪费”的声音一直存在。黄女士多次作出回应说她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