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北京3月18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雷晓光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周俭民团队,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雷晓光告诉记者,植物细菌性病害是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重大威胁之一。这类病害由病原细菌侵染植物组织引发,可导致叶斑、枯萎、腐烂等多种症状,严重时甚至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每年都会带来巨量的经济损失。“抗菌药物的发展,为解决这一农业问题带来了福音。比如,抗生素可以直接消灭细菌,但与人类使用抗生素一样,细菌在抗生素‘打压’下,会进化和突变,进而产生耐药性。更重要的是,抗生素也会‘不分敌我’,让正常的细菌受到损伤。因此,我们在探寻一种无损害、无耐药性的植物抗菌新机制。”
雷晓光团队与合作者从名为拟南芥的植物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天然物质“芥酸酰胺”。这种物质不会直接杀死细菌,而是针对性抑制细菌致病的关键武器——三型分泌系统的毒素蛋白。它能显著减弱丁香假单胞菌、黄单胞菌等常见有害细菌的致病力。
“这样一来,我们便找到一种可以不直接和细菌‘开战’,但能有效抗菌的方法,就像用巧劲制服敌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目前,我们已在西红柿、猕猴桃等果蔬种植中,试用这种环保安全的芥酸酰胺生物农药,初步效果很理想。”雷晓光表示,这种独特的作用模式不仅确保了更高的生物安全性,还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更有效规避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可以说,这项研究不仅突破了领域内对植物抗性代谢物作用机制的传统认知,更为研发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开辟了全新路径,为开展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对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雷晓光说。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19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近期,#男子用餐厅廉价纸巾擦脸肿成猪头#话题冲上热搜。5月13日,安徽一男子外出就餐时,使用餐馆提供的廉价纸巾擦脸,没想到回家后脸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导致面部大面积红肿变形、刺痛难忍,“一个星期都还没好,再也不敢乱用了。”当事人提醒大家:出门吃饭最好别用廉价纸巾。纸巾,是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物品之一,
【现场目击】光明日报记者 闫磊 张文攀日前,宁夏石嘴山市文化馆,邱华栋、柳建伟、刘亮程等作家与当地的文艺工作者、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西北文学创作展开对话。课间,人们三两一组热烈交流着。“那是我的羊群。”望着窗外溜过的云朵,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高同村的农民作家李成山说。“那是我东至河滩的碱面。”坐在李成
针灸学家石学敏院士逝世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1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石学敏1938年6月出生于天津,1962年从天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进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中
4月29日,在蓝田县汇盛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常小箭(左)给种植户讲“绿肥+”果园生态循环种植技术的好处。4月29日,在蓝田县汇盛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百亩桃林里,毛叶苕子长出紫蓝色花穗。负责人魏威一边查看,一边对记者说:“今年,桃园的畸形幼果非常少,得益于农业技术人员‘种
光明日报武汉5月2日电 记者王建宏、张锐 通讯员刘欣然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洪山实验室水稻团队李一博教授课题组在《细胞》发表了突破性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田间自然高温中筛选出关键基因,当高温来袭,与蛋白复合体形成的初级-次级“双生锁”锁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沁璐勾勒线条、点涂油彩……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的绿泽画院内,游客陈文馨正在画院老师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创作着一幅“春日山景图”。俯瞰达尼村。徐升宇摄/光明图片“听闻这里有个画家村
【新闻随笔】作者:章清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盛景,带游客追随春天的脚步,开启“乡村四时好风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
作者:郑晓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中医与西医各有千秋,二者相辅相成。在病情缓解期,中医重在扶正固本,西医则重在精准控标调量;在疾病复发期,西医则重在有效控标,中医则重在跟踪监护,以确保机体康复。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在抓药称重。王堃摄/光明图片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